【扬子晚报网2月6日】60多岁的陈阿婆(化名)遭遇车祸,骨盆碎成了多块;30多岁的王女士(化名)从4楼坠下,浑身多处骨折,最严重的也是骨盆骨折碎裂......记者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了解到,作为全市第一个融急救医学和相关临床学科为一体的实体化运营的创伤救治中心,其打造的急危重症“黄金救生圈”在抢救危重症创伤病人时,不断优化救治流程,要求医生在5分钟时间内必须初步评估出病情。半年来,该创伤救治中心成功抢救危重复发伤、多发伤患者180余名,做到五分钟内完成初步病情评估,救治响应时间缩短50%。
优化流程:危重病人边抢救边检查
早上8点多,一辆救护车快速驶入江大附属医院南院区急诊,车上抬下一名年轻女子,“120”告知:4楼坠落。烧创伤诊疗中心接诊后发现这是一例典型的多发伤且病情严重的病人。中心专班组的几名医生们立即上前,通过对患者的头、颌面结构、颈椎、颈部、胸部、腹部、会阴、直肠、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各部位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其多处骨折,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随后立即给患者骨髓腔注射抗休克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上胸带、颈围、骨盆带、夹板等,随后再进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等。9点多,患者的骨盆外固定支架已经在急诊手术室做完,随即介入科立即行盆腔血管造影,介入栓塞出血血管。“过去是先检查,再抢救,现在是边抢救,边检查,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周建宏告诉记者。他解释,以前接诊类似病人后,患者将被会送至一个专业的手术室进行处理,但是临床发现,这种严重的多发创伤病人因生命体征不平稳,不适宜搬动,易造成患者的血压等不稳定。中心不断摸索,优化流程,现在急诊手术室就可以解决骨盆需要固定的患者,这为后续救治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排查前置:粉碎致命肺栓塞
“另外,肺栓塞的及时发现及处理对于创伤病人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骨盆骨折的病人,因为碎骨片对血管的卡压会造成血管有血栓形成,如果术前不提前发现取栓,那么术中病人很可能引发肺栓塞,死亡率极高。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越来越多术中出现意外的患者大多跟肺栓塞有关。”周建宏提醒,“对于严重创伤骨折病人,一定要做好血管评估,如果没有血管破裂,病人的危险性就会低很多,如果等患者的血压、血色素掉下来再发现对其手术就晚了。”记者了解到,在最近收治的几个骨盆骨折创伤的病人中,都是在术前通过血管造影检查发现了出血或栓塞,证实了医生的猜想。
陈阿婆和王女士的潜在危险因素被一一排除后,很顺利的接受了手术。周建宏说,由于患者骨盆碎裂较多,他们采用了先进的3D打印技术,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通过3D演示,将患者所有骨折的形态暴露出来,再模拟打印一个正常的患者的骨盆进行对比,把要放置内固定钢板进行在体外塑形,术中医生按照3D路径执行即可,提高了手术时内固定的效果,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雪后路滑,摔伤应急处理要掌握
最近多地迎来雨雪,雪后冰冻,走路易摔、易打滑,周建宏副主任提醒,需要出门时,一定做好防滑准备。尽可能放慢走路速度,确保每一步都踩实,尽量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在不平的路面上,需要更加谨慎,适当放慢步伐。
“万一摔倒,首先不要立即活动,感知身体疼痛部位,如果持续疼痛,尤其腰痛,胯痛,不可搬运,需要他人协助,及时呼叫120。”周建宏说,而对于施救者来说,正确的做法是在伤者周围设立标志,提醒、警示过往人员和车辆,保护伤者免受二次伤害。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如果不得已要移动伤者,要顺势慢慢整体平移,不要屈曲、扭转或大幅度移动伤者,也不要盲目地背、抱伤者。
黄金1小时:1+2+3无缝救治链
“创伤救治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病情都是突发和危急,复合伤患者伤后1小时是救治的关键时间窗,被称为创伤救治的‘黄金1小时’。在此期间,创伤患者若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提升预后。”周建宏副主任介绍。
作为无锡市最早设立创伤外科和推进创伤救治中心实体化的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迭代升级急救信息化建设、开展临床新技术、构建高效绿色通道等方式实现院前院内互联互通,依托与本地120、省级创伤救治中心建立制度化联动;依托急诊科、烧伤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专科建立以创伤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救治模式,形成包含1个模式,2个联动,3个“门对门”的无缝救治链,实现了多发伤患者的无缝隙快速、分区和整体急救,确保患者生命得到最高支持。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网https://www.yzwb.net/
原文链接:https://www.yzwb.net/zncontent/3549993.html